第七章 文化坍塌
继续阅读 7-00 目录概要
|
||
选自《透视中国》,涵石,思宇,2009年10月21日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1905年9月2日),慈禧太后批准了张之洞与袁世凯等人递呈的《请废科举折》奏请,颁诏《清帝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已经延续了1300年,已经成为中原文明组成部分,为什么这样的制度被废除? 继续阅读 7-01 废除科举 选自《透视中国》,涵石,思宇,2009年10月21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早期洋务运动思想家与实践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总原则。它强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与西方的坚船利炮,生产技术一类的文化归并到一个体系之中,以改革清王朝的现状。 继续阅读 7-02 中体西用 选自《透视中国》,涵石,思宇,2009年10月21日 全盘西化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思潮。自晚清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侵入,很多人误认为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问题,因此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扬弃。主要代表人物是陈序经,胡适,鲁迅等人 继续阅读 7-03 全盤西化 选自《透视中国》,涵石,思宇,2009年10月21日 白话文的倡导与推动者,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人,无疑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偏激,对文化的真义欠缺深刻的认识。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被错误地定位,并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的确应该重新认识这场给中国近百年来的文化和语言带来灾难的白话运动。 继续阅读 7-04 白话运动 选自《透视中国》,涵石,思宇,2009年10月21日 1922年1月,学衡杂志创刊。学衡也是一个文人群体,有梅光迪,刘伯明,柳诒徵,吴宓,胡先驌等。学衡持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中西人文主义在现代社会的结合。孔夫子被看作是中国人文思想的鼻祖。人文主义的基本观念是尊重人本,崇尚理性。 继续阅读 7-05 学衡期刊:清源正本 选自《透视中国》,涵石,思宇,2009年10月21日 胡适(1891-1962),安徽人,有两个主要研究领域:其一是中国哲学史,其二是中国文学史。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 继续阅读 7-06 胡适鲁迅 选自《透视中国》,涵石,思宇,2009年10月21日 中国工农红军在进入陕北延安后,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修整与缓冲。为了娱乐穷苦的士兵和当地的农民,需要找到适合他们的娱乐形式。毛泽东从胡适倡导的新文化运动 继续阅读 7-07 延安文艺 |
||
Copyright © 2023 当代文集 - All Rights Reserved 70 queries. 3.297 secon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