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见闻

修改建议,浅墨,05-05-2015

我家紧靠边境,常在江边散步。对岸的田野、山庄、学生、士兵、还有田里耕作的农人都看得很清楚,有时候他们的说笑声都能听到。对着盈盈一水相隔的另一个国家,我充满了好奇。对于她的首都平壤最初的认识来自于我从前的老科长,十多年前他曾几次赴朝。直到有一天,我亲历了一次平壤旅行,所见所闻让我记忆犹新。

这次行程被安排得很紧凑。下午3点,火车到达平壤站。下了车来不及透口气,又被塞进早已在站里等候的旅游大巴,直奔此行的第一个景点——万景台金日成 故居。在万景台学生少年宫里看表演时看见过一对俄罗斯父女—— 那小女孩子有一双大大的黑眼睛,我们无法交流太多,只能懂Russia与China。我没有见到太多的外国人,在酒店的书屋里遇见三个美国人。在接下来的 三天中全是这样的安排:早上7:30出发,晚上差不多7:00返回住处。根本没有时间信步平壤街头。事实上她也是不会给你时间了解太多,她的开放是很有限的,只愿意给你看她喜欢让你看到的这一面。对这个迄今为止可能是世上唯少有封闭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也不能对她要求太多,毕竟她已经开了一道门缝了。

接待我们的导游充满了自豪。他是一个朝鲜旅游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小金,中文说得很生涩,只学了两年,难为了他,还只是个18岁的大男孩,虽然看起来很 成熟的样子。我找机会坐到他身边,这样我可以了解得多一点。他告诉我平壤地处大同江下游平原上,它的意思就是一块“平坦的土壤”。在那场朝美战争中这里真 的被移为平地。“在不到40年的时间 里,在我们伟大的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我们朝鲜人民又把它建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奇迹”。我留意了他说话间的神情,那是一种毫无掩饰 的骄傲和自豪,就如采访任何一个60年代的中国人,他会发自内心地告诉你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是好。

朝鲜的建筑确实值得一提,高层建筑群随处可见,雄伟气派。大同江边的主体思想塔170米高,万寿台的山岗上矗立23米高的千里马青铜雕塑,与它邻近 的是 一个巨大的金日成青铜像。在中心大街上还有一座凯旋门。簇拥在周围的还有人民大学习堂——一个类似图书馆的地方,万景台学生少年宫,平壤大剧院、五一体育 馆等等。市内高楼呈巨大的几何形状成片地林立着,不知道是做什么用,那样子也不像是居民的住宅。它们全是本色——用什么料砌起来的就是什么色,没有涂料, 没有马塞克、玻璃幕墙之类的装饰,看起来素洁而清爽。其中最高的一个建筑小金说是叫柳景饭店,三角形,有108层,下面的水泥都要风化了,上面的三层还没 有完工。估计它下辈子也建不成了,盲目追求高度的一个烂尾工程,希望不是跟它的邻居学来的。

平壤的环境优美,街道宽敞干净。平壤市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但街上的行人并不多,车也少,最多的就是标语。朝鲜的石油资源不足,所以机动车少,而且还要受限,在晚上 9点多钟以后是不许开车的,所以街道更显得宽阔整齐。市内的公交多是有轨电车。地铁,包括我们来时坐的火车也是电动的,所以空气也更加清新。它大概是世界上最没有污染,自然环境最优美的首都了。

街上也有一些小摊点、冷饮 、水果、小书摊什么的,但没有广告牌、灯箱之类的东西,我一个也没看到。街两面的楼层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我们去吃饭的地方也没有很明显的餐馆标志,但红 色的标语录却到处可见,常常是刻在建筑物的正面上,还有两种花的浮雕也常出现在各种楼群的正面:金日成之花与金正日之花。常用的标语是一句“21 世纪的太阳伟大的金正日同志万岁!”

女交警是平壤的一道风景。经过的每一个路口都有着装女警在那里站岗。这可累坏了我的男同事们,一个一个睁大色迷迷的小眼睛望啊望,却只能望到一个个模糊的人影。老于拿了个广角相机天天拍,但可惜没一张片子拍到个清晰的美女交警。

朝鲜人的习俗很奇怪。妇女通常不 穿裤子,无论小孩还是老人,全穿裙子。穿裤子的妇女一般是做粗重活的。但也很少看到有穿长裙及地的民族装的,只在地铁里看到过两个中年女子穿着那样的装 束。大多数女子穿黑色或深兰的筒裙,长度及膝或更长一点儿,服饰很朴素。她们的发型都是中长为主,梳高溜海。象十多年前我们的打扮。她们很喜欢口红与丝袜,我们准备了很多,出境前在超市里买的,要送给导游,解说员。朝鲜人是要收礼的,司机、导游、各景点的解说员,包括小孩子都收礼,并且司空见惯。连38 线上的小中尉都收了我们一条烟。最让我不解的是人们都对我们这样的外国人保持足够远的距离。我曾试图拍下两三个在江边玩耍的孩子和街上匆匆的行人,可他们 看到我一举机就跑光。那一闪比我按快门的速度快多了。

夜晚住在大同江边的羊角国际宾馆,但是不能自由出入酒店。在入境时就被告知千万不可以走出旅游线路和酒店的范围,所以我只能从住的第二十八层向外看 看大同江两岸的风景。夜色中的平壤少有大城市的喧嚣浮躁,比起我那小小的家乡都安静。霓红灯也不多,只看到对面一个建筑上发亮的巨大牌匾——金正日的头 像,四天三夜里,看的最多的就是他的头像。很想当年60和70年代的中国,大街小巷布满毛泽东的头像。

朝鲜人对中国南北方人是不一样的。无论在酒店,在书摊还是在旅游商店,如果我不带上旅行社发给我的标志牌,我得到的就是冷眼。我得首先说: 我是中国人。朝鲜人对中国人的热情与礼遇是其它国家人无法相比的,北方的中国人比南方的中国人更好一些,这让我很奇怪。台湾人都不能享受,他们连南方中国 人的 待遇也没有。我们的中方带队拾到一个台湾人的标志牌别在胸前,被导游看到了,他走过去把它拿了下来,告诉他他不喜欢看到这个,并且如果带了这个,他会被拒 绝进入一些专为中国人而开放的展区。他还不喜欢我身上的牛仔裤,老是偷偷追问我的同事朝鲜族的老曹,打听我是不是真的中国人,真的来自吉林。除中国人以外 最多的要算东南亚人了,我常常被他们误会是同乡。连我们的导游也说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你是北方的中国人”。

RMB 在这里可以卖到任何东西。朝鲜人喜欢人民币我是知道的,但不知在她的首都也这样受宠。我们不用兑换朝鲜元,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花销。还有中国啤酒,一般的涉 外酒店里都卖中国啤酒。在朝鲜的五星级酒店里喝他们最贵的五星啤酒,这感觉好极了,想来只有在朝鲜才能体会当中国人的优越感吧!

在平壤,游客没有过多自由,这里建筑多,街上车少人少,标语和金日成和金正日头像倒是随处可见,他们认为朝鲜是伟大的,倍感自豪。他们的习俗非常奇怪,对中国南北方人待遇不同,人民币是最受欢迎的。平壤是灰色的,甚至是压抑的。那些高大的建筑群与普遍矮瘦的朝鲜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你会时时感觉到一种巨大的恐怖从你的头顶压下来,你不能够乱讲,不能够乱问,也不能够乱走。那些无处不在的宣传标语和领袖头像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和内心,使你不自觉便要仰起头来朝拜。平壤是一个奇怪的首都,与我的想象完全不同。她像一座巨大的监狱,没有自由,这让我想起了中国。

—————————————————————————–

平壤印象,蓝布衣 ,08-2011

我住在边境上,常常喜欢在江边 散步。对岸的田野、山庄还有人,学生和士兵,最多的还是田里耕作的农人,都看得很清楚。有时候他们的说笑声都能听到。对着盈盈一水间的另一个国家,我是充 满了好奇的。而对于平壤最初的印象来自于我从前的老科长。因为业务上的往来,十多年前他曾几次赴朝。他说那儿的建筑很好,但是商品匮乏,俄罗斯人很多。

火车到平壤站时是6月10日下 午3点多钟。天上依然飘着雨丝。下了车来不透口气就又给塞进早已等在站里的旅游大巴上直奔此行的第一个景点—万景台金日成故居。在接下来的三天中全是这样 的安排:早上7:30出发,晚上差不多7:00回到住处。根本没有时间信步平壤的街头。事实上她也是不会给你时间了解太多,她的开放是很有限的,只愿意给 你看她喜欢让你看到的这一面。对这个迄今为止可能是世上唯一一个绝决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也不能对她要求太多,毕竟她已经开了一道门缝了。派给我们的导游是 一个朝鲜旅游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小金,中文说得很涩——只学了两年,也难为了他,还只是个18岁的大男孩,虽然看起来很成熟的样子。我找机会坐到他身边,这 样我可以了解得多一点。他告诉我平壤地处大同江下游平原上,它的意思就是一块“平坦的土壤”。在那场朝美战争中这里真的被移为平地。“在不到40年的时间 里,在我们伟大的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我们朝鲜人民又把它建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奇迹”。我留意了他说话间的神情,那是一种毫无掩饰 的骄傲和自豪,就如采访任何一个60年代的中国人,他会发自内心地告诉你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是好。

朝鲜的建筑确实值得一提:高层建筑群随处可见,雄伟、气派:大同江边的主体思想塔170米高、万寿台的山岗上矗立23米高的千里马青铜雕塑、与它邻近的是 一个巨大的金日成青铜像,在中心大街上还有一座凯旋门。簇拥在周围的还有人民大学习堂——一个类似图书馆的地方、万景台学生少年宫、平壤大剧院、五一体育 馆等等。市内高楼呈巨大的几何形状成片地林立着,不知道是做什么用,那样子也不像是居民的住宅。它们全是本色——用什么料砌起来的就是什么色,没有涂料, 没有马塞克、玻璃幕墙之类的装饰,看起来素洁而清爽。其中最高的一个建筑小金说是叫柳景饭店,三角形,有108层,下面的水泥都要风化了,上面的三层还没 有完工。估计它下辈子也建不成了,盲目追求高度的一个烂尾工程,希望不是跟它的邻居学来的。

平壤市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但街面的行人不很多,车也少。朝鲜的石油资源不足,所以机动车少,而且还要受限,在晚上9点多钟以后是不许开车 的,所以街道更显得宽阔整齐。市内的公交多是有轨电车。地铁,包括我们来时坐的火车也是电动的,所以空气也更加清新。它大概是世界上最没有污染,自然环境 最优美的首都了。大街上靓丽的风景除了绿化树以外还有指挥交通的女交警。我们经过的每一个路口都有着装女警在那里站岗。这可累坏了我的男同事们,一个一个 睁大色迷迷的小眼睛望啊望,却只能望到一个个模糊的人影。老于拿了个广角相机天天拍,但可惜没一张片子拍到个清晰的美女交警。

街面上也有一些小摊点,冷饮 的,水果的,小书摊呀什么的。但没有广告牌、灯箱之类的东西,我一个也没看到。街两面的楼层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我们去吃饭的地方也没有很明显的餐馆标 志,但红色的标语录却到处都是,常常是刻在建筑物的正面上,还有两种花的浮雕也常出现在各种楼群的正面:金日成之花与金正日之花。常用的标语是一句“21 世纪的太阳伟大的金正日同志万岁!”

平壤还有一个风俗是妇女不可以 穿裤子,无论小孩子与老人,全穿裙子,街上及少看到有穿裤子的妇女,她们一般是做粗重活的。但也很少看到有穿长裙及地的民族装的,只在地铁里看到过两个中 年女子穿着那样的装束。大多数女子穿黑色或深兰的筒裙,长度及膝或更长一点儿,服饰很朴素。她们的发型都是中长为主,梳高溜海。象十多年前我们的打扮。她 们很喜欢口红与丝袜,我们准备了很多,出境前在超市里买的,要送给导游,解说员。朝鲜人是要收礼的,司机、导游、各景点的解说员,包括小孩子都收礼,并且 司空见惯。连38线上的小中尉都收了我们一条烟。

夜晚住在大同江边的羊角国际宾 馆。平壤的夜晚更加安静,我没有办法出酒店,在一入境就被告知千万不可以走出旅游线路和酒店的范围,所以只能从我住的第二十八层向外看看大同江两岸的风 景。夜色中的平壤少有大城市的喧嚣浮躁,比起我那小小的家乡都安静。霓红灯也不多,只看到对面一个建筑上发亮的巨大牌匾——金正日的头像,四天三夜里,看 的最多的就是他的头像。

我没有见到太多的外国人,在酒店的书屋里碰见三个美国人,在万景台学生少年宫里看表演时看到过一对俄罗斯父女——那小女孩子有一双大大的黑眼睛,我们无法 交流的太多,只能懂Russia与China。除中国人以外最多的要算东南亚人了,我常常被他们误会是同乡。连我们的导游也说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你是北 方的中国人”。北方与南方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无论在酒店,在书摊还是在旅游商店如果我不带上旅行社发给我的标志牌,我得到的就是冷眼。我得首先说: I am from China.朝鲜人对中国人的热情与礼遇是其它人无法可比的,北方的中国人比南方的中国人更好一些,这让我很奇怪。台湾人都不能享受,他们连南方中国人的 待遇也没有。我们的中方带队拾到一个台湾人的标志牌别在胸前,被导游看到了,他走过去把它拿了下来,告诉他他不喜欢看到这个,并且如果带了这个,他会被拒 绝进入一些专为中国人而开放的展区。他还不喜欢我身上的牛仔裤,老是偷偷追问我的同事朝鲜族的老曹,打听我是不是真的中国人,真的来自吉林。

RMB在这里可以卖到任何东 西,朝鲜人喜欢人民币我是知道的,但不知在她的首都也这样受宠。我们不用兑换朝鲜元,直接用人民币花销。还有中国啤酒,一般的涉外酒店里都卖中国啤酒。在 外国的五星级酒店里喝他们最贵的五星啤酒,这感觉好极了,想来只有在朝鲜才能体会当中国人的优越感吧。

平壤给我的感觉是灰色的、严肃 的、压抑的。那高大壮观的建筑群与那儿的人,朝鲜人普遍矮瘦,形成强烈的对比,你会时时感觉到一种威仪自你的头顶压下来,使你不自觉便要仰起头来朝拜,你 不能够乱讲,不能够乱问,不能乱走。但它又是清新的,干净的,满眼是绿色一点也没有污染。它是一个奇怪的首都,与我的想象完全不同。最让我不解的是人们都 对我们这样的外国人保持足够远的距离。我曾试图拍下两三个在江边玩耍的孩子和街上匆匆的行人,可他们看到我一举机就跑光。那一闪比我按快门的速度快多了, 应该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功夫吧。

 

3 comments to 平壤见闻

  • 子姜

    (接上留言)
    七、七段首句删除。
    八、八、九段合并后首句修改:“在平壤看不到太多外国人,偶尔见三两个美国人或俄国人”。中国人及东南亚人在平壤人眼里的地位宜简洁。
    九、尾段中“但它又是清新……”合并后一句,修改为“它是一个奇怪的首都,但它又是清新的,干净的,满眼是绿色一点也没有污染,不过这不是环境治理的成果,而是这里穷的连苍蝇都会饿死”。尾句加“是什么让他们与世界隔绝呢?”
    注:全文太长不利于主旨表达,抓住特征利于主题突出鲜明。

  • 子姜

    修改建议(语言)
    一、标题可以。主旨不够突出集中。
    二、首段思路建议:平壤是北朝鲜的首都……我看到北朝鲜的印象及好奇……老科长那得到平壤的印象……更好奇,决定一探究竟。
    三、二段首句前加“我随团旅游踏上平壤之旅,”。“你也不能对她要求……”句修改:“你根本不能有诉求,因为他毫不理会”。“中文说得很涩……”分句及后分句均删除。“这样我可以……”分句删除。“他告诉我平壤……”句考虑放到首段。
    四、三段首句修改:“平壤的建筑……”。尾句的“希望不是”改为“极有可能”。
    五、四段建议删除,“面积”“人口”等可调入首段,“交通”“美女交警”可简洁并入下一段。
    六、五、六段合并。首句加“平壤的”。“……万岁!”后接“这里还有个风俗…..”,风俗可简洁为两句,后接“她们很喜欢口红……”。尾句“连38线上的小中尉……”改为“这可能是政府留给百姓仅有的一点

  • 落青

    《当代文集 2013》 审核修改建议(结构)

    一:标题与主题不符。标题中的印象应该指自己的印象,而主题陈述的印象是别人的印象,别人说的,见得。而陈述作者自己见到的及印象才符合标题。
    二:主体部分形式零散,与主题线索的联系少。段落偏多,感觉内容上东说一点西说一点,没有联系性和完整性。可精简为三段,即可说清。
    三:建议把对平壤的印象分类写,如是严肃的,压仰的,等等。这样的结构更显清晰。
    四:尾段的真实主题呢 ? 如果印象是形式主题,那么你的一篇文章究竟想说明什么?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