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13-4-09:我们的意志

浅墨,04-18-2015

阿翔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从小他就立志将来长大了要做一名杰出领袖。从阿翔立志那天起,就开始积极参与班级竞选活动,他时常在同龄孩子中表现出不一样的思想。看出阿翔有领导才能苗头的父母感到很欣慰,他们决心送阿翔出国留学接受更好的教育。阿翔来到美国后,他发现这里没有网络封锁,没有言论限制,人们可以自由地阅览信息,自由地发表言论。在这里,阿翔了解到了甘地、曼德拉和刘晓波的故事,他们三人分别展现出了同样的意志,但是最终他们获得的结果是天壤之别。

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的一个港口城市,19岁留学英国,攻读法律。毕业后的甘地返回印度工作却毫无起色,后被一家印度公司派到南非工作。甘地看到印度移民在南非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被剥夺的现状,很是不满。于是他开始抗议和游说,反对针对南非印度人的法律和种族歧视。在南非的很长一段岁月里,他从《薄伽梵歌》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也曾组织一些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这为他以后作为一个社会政治活动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他非暴力抵抗思想的形成时期。1915年,他返回印度。此时的印度正处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之下,甘地开始领导印度人民争取独立。

网络图片:甘地

他顽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令他赢得了印度人的肯定。很快的,他成了印度国大党领袖。他的非暴力哲学思想影响不仅仅影响了印度人,同时也 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民主、自由以及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由于他不断的要求国家的独立,使他先后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 1942年四次入狱。为争取自由,甘地一生总共进行过二十多次绝食,累计170余天。在历尽长达32年的为争取人权独立运动后,甘地终于带领印度人民迎来 了独立,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他就像那风雨后的第一缕阳光,带给人民和平与希望。

继甘地之后,在遥远的非洲,黑人曼德拉敲响了争取和平与自由的鸣钟。曼德拉是南非特兰斯凯人,是著名的反种族隔离革命家、政治家和慈善家,人们视他 为南非国父。为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进行了长达50年的斗争,前后共服刑27年半之久。曼德拉是一位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在他坐牢的岁月里,从 未放弃过民主与自由的坚持。为了心目中的信念,他产生了惊人的意志。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随后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

网络图片:服刑中的曼德拉

罗本岛上的非人待遇,并没有使这个意志坚如钢铁的男人垮掉。岛上的囚犯被狱卒们逼迫到岛上的采石场做苦工。每天一早必须下到一个石灰石田地,用尖镐 和铁锹挖掘石灰石,有时还要下到冰冷地海水里捞取海带。由于长期遭受到石灰石的刺激,以至于后来他都不敢面对照相机的闪光灯。这或许只是对曼德拉肉体上的 残害之一,还有对他精神上的摧残。曼德拉的母亲去世,他的长子在车祸中丧生,呆在监狱里的他没能获准参加亲人的葬礼,甚至连告知他消息的人都没有。他的妻 子被一丝不挂的关在监狱,他也毫不知情。这对曼德拉而言是多么严重的心灵摧残。在历经重重磨难后,曼德拉赢得了南非人民的支持,最终获得南非第一个由全面 代议制民主选举选出的元首。

除了曼德拉,中国的刘晓波也很了不起,但是他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声援。刘晓波是一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人权活动家,是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同时,他也是《民主中国》网刊主编,曾参与六四运动。1989年6月6日,刘晓波被拘捕,随后被红朝官方媒体公开指控为操纵学运的“黑手”。 2008年,因起草《零八宪章》,该宪章主要是呼吁言论自由、人权和自由选举,刘晓波再次被捕入狱。翌年 12月25日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刘晓波几次入狱,中国社会没有人声援他,人们对他这个人一无所知,对他所 做的事一无所知。

刘晓波的巨幅头像投映在奥斯陆大酒店的正门外墙(美国之音王南拍摄)

网络图片:刘晓波的巨幅头像投映在奥斯陆大酒店的正门外墙

以非暴力方式对基本人权的保障所做出的不懈奋斗是刘晓波一贯秉承的意志。一位熟悉刘晓波情况又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说:“在中国, 如果你承认有罪,那么你就可以申请假释,然后有可能出狱。”刘晓波并没有为了获取人身自由而去承认自己以往的行为是一种犯罪。因刘晓波不承认自己有罪,所 以他一直得不到释放。刘晓波认为,他不需要获得假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坚定的意志令他即使遭遇狂风暴雨也迎难而上。直到今天,刘晓波依然呆在牢中, 他被与世隔绝,没有人知道他的近况,中国社会依然没有出现为他鸣冤叫不平的行动,依然没有全民出动反对关押他的声音,人们遗忘了这个人。

将甘地、曼德拉、刘晓波三人的事迹对比,阿翔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三人分别展现出了在为争取人权遇到困难时,不为强权,不畏暴力,不畏风险的顽强意志。但是最终他们获得的结果是天壤之别的奥秘就在于,甘地、曼德拉所处的社会人民有意志,而刘晓波所处的社会人民没有意志。所以甘地、曼德拉成功了,刘晓波却失败了。这个认识令阿翔感到心痛与难过,他不明白为什么整个中国社会没有意志。

事实上,阿翔的不明白就如同许多中国人不明白为什么在西方世界里政府杀了一个人会引发社会动荡一样,问题的答案出在教育上。中国教育中没有教给我们什么是意志,没有教给我们要怎么去坚守我们的意志,也没有让我们具备争取自由民主的意志,更没有告诉我们意志是我们每一个人财富,我们应当学会去管理我们的意志。当遇上刘晓波案时,人人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这些人以为很聪明,实则如涵石所言:这些人把自己给聪明了。所以,我们没有意志,中国社会没有意志。诞生在这样社会上的芸芸众生,只能是被人屠宰的羔羊,他们可怜又可恨。

—————————————————————————–

若钱墨,14-01-2014

红朝建政已有六十六载,繁荣似锦的马尼钱教教徒已在这片土地牢牢扎根。随着时间的推移,统御万民的红朝教育日趋完善。与此相反地是越来越多的民众, 开始丧失原有的品性。生在红朝长在红朝的人,大多数骨子里里缺乏意志。意志一词在网络之中被这样解释: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 行动表现出来。何为我们的意志?简而言之,对信念的坚持就是我们的意志,以三个事实为例。

甘地是一例。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曾带领印度迈向独立,脱离了英国殖民地的统治。他的非暴力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 那些争取民主、自由以及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他曾先后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分别四次入狱。在他的一生之中,总共进行过14次 绝食。在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前往一个祈祷会途中,遭到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纳苏朗•戈兹枪击死亡。死亡是甘地为自己的意志付出的最终 代价。

甘地一生都在为印度的独立、民主、自由在奋斗,这是他毕生的信条。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真理坚固”,他坚忍不拔的意志鼓舞了马丁路德金、昂山素季、曼 德拉等人。甘地曾被一家印度公司派到南非工作。他看到印度移民在南非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被剥夺的现状,很是不满。于是他开始抗议和游说,反 对针对南非印度人的法律和种族歧视。

继甘地之后,为争取和平与自由,曼德拉是一例。在遥远的非洲,有一个叫曼德拉的黑人,为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进行了长达50年的斗争,前后 共服刑27年半之久。曼德拉是一位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在他坐牢的岁月里,从未放弃过民主与自由的坚持。为了心目中的信念,他产生了惊人的意志。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之后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

网络图片:服刑中的曼德拉

罗本岛上的非人的待遇,并没有使这个如钢铁般的男人垮掉。岛上的囚犯被狱卒们逼迫到岛上的采石场做苦工。每天一早必须下到一个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 铁锹挖掘石灰石,有时还要下到冰冷地海水里捞取海带。由于长期遭受到石灰石的刺激,以至于后来他都不敢面对照相机的闪光灯。这或许只是对曼德拉肉体上的残 害之一,还有对他精神上的摧残。曼德拉的母亲去世,他的长子在车祸中丧生,呆在监狱里的他都没能获准参加亲人的葬礼,甚至连告知他消息的人都没有。他的妻 子被一丝不挂的关在监狱,他也毫不知情。这对曼德拉而言是多么严重的心灵摧残。

除了南非的曼德拉,在中国的刘晓波是一例。刘晓波是一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人权活动家,也是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是《民主中国》网刊主 编,曾经参与六四运动。1989年6月6日,刘晓波被拘捕,随后被红朝官方媒体公开指控为操纵学运的“黑手”。 2008年,因起草《零八宪章》,该宪章主要是呼吁言论自由、人权和自由选举。然而,因此刘晓波再次被捕入狱。翌年 12月25日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刘晓波被视为一名温和派异议人士,但红朝执政者不能容忍任何被其视为”威 胁社会稳定”的人或事。所以,刘晓波的获罪对官方而言是理所当然的。

以非暴力的方式对基本人权的保障所做出的不懈奋斗是刘晓波一贯秉承的信念,也是他意志的体现。一位熟悉刘晓波情况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说:“在中国, 如果你承认有罪,那么你就可以申请假释,然后有可能出狱。”然而,刘晓波并没有为了获取人身自由而去承认自己以往的行为是一种犯罪。因为刘晓波不承认自己 是有罪的,所以他一直得不到释放,这也是他为信念所付出的代价。他有坚定的信念,有顽强的意志,他不需要获得假释,因为他本无罪,何来认罪一说?

三个实例告诉我们,以民主、自由、和平而凝聚成的信念就是我们的意志。在看似国际地位与日俱增的今天,人们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自由。通过我们的网络, 我们的报纸,我们的书籍,以及我们的课堂,人们几乎看不见真实。现在,我们仍然没有话语自由,我们的教育仍然把持在少数人的手里。以至于,我们的教育不会 传授给我们信念、意志、勇气与力量,这些原本就该属于我们的财富。红朝教育在毁人不倦的同时,让本是主人的我们变成了奴隶。马尼钱教六十六载,红朝教育延 及世代。

1 comment to WJ13-4-09:我们的意志

  • 忆言

    1. 本文的开篇和中间部分都可以,结尾段落没有把意志和教育链接好,过度的不自然,深度欠缺。
    2. 本文与《我们的信念》一样,如果再能找到一些,中国人缺乏意志的实例,接正文,则更好。
    3. 本文需不需要讨论一个问题,意志与信念的区别?有信念而没有意志的人会怎样?意志对人的影响等问题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