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13-7-06 《惊醒》,终选二等奖

霏雪,修改稿(5),08-12-2014

当身下是万丈深渊,你在不断下坠,恐惧和绝望将你包围,你一生冷汗,在惊叫里醒来,这是噩梦中的惊醒。在身后是你走过十几年的路,你对它深信不疑,在某种经历之后,你幡然大悟,发现那是一条歧途,这是认识上的惊醒。在人的一生中,或者在噩梦中惊醒,或者在认识上惊醒。三年前,我接触到一种特殊的教育,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惊醒。

重新认识写作,是一种惊醒。

自我开始写作以来,一直都被当时文坛的文章所诱导。它们形散,由华丽的词句堆砌而成,为众人所崇奉。受其影响,我也跟着斟酌各种美丽的辞藻,模仿着写出一篇篇自己的文章。这些文章常常让我收到旁人的赞美与欣赏的笑颜,所以我也从未怀疑过这种写作方式。那时我深信“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首要特点,这是教科书甚至是所有中国写作网站都给出的定义,任何人都不会置疑。然而初次授课,涵石老师便彻底终结了我之前错误的写作观点。

当我阅读自己的文章,自我感觉良好之时,老师给了我迎头一棒,让我顿时惊醒。他说:“结构随性的文章就如随意搭建的房屋,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形有序而神不散’才是散文应具有的特点,文字简洁,语意流畅,意境深远以及充满艺术之美感,是当代散文必须具备的风格,也是在不断完善作品时不可失去的原则。”在深入讲解和分析之后,初次授课结束了。楞坐了许久,然后如噩梦后惊醒一般,我丢掉所有曾经让我受到赞美的文稿,开始重新提笔写作。

根据老师所授,我从精练文章以达到简洁之美,平衡结构、斟酌用词以达到和谐之美,到深化主题以达到意境之美这三方面完善自己的文章。不断地修改,然后对比自己和网络上的文章,我这才惊醒地认识到网络上所谓的佳文竟是一种没有灵魂的、误导人的渣作,它们就像毒品一样,对人们的危害深不可测。重新认识写作,它改变了我的错误观念,它呼唤着理性与良知的觉醒。

重新审视社会,是一种惊醒。

曾与每个同龄人一样,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之中,做着或许比生命还长的美梦。然而在长达半年的要闻收集工作中,我搜索了国内外各大新闻网站,收集社会各个方面的新闻,其中包括:社会、人物、军事,和生活健康等方面。本着真实性和启示性两大原则,我找到了许多在传递社会的真实形态时,能引发读者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并给人带来感悟与启发的要闻。

在我收集的要闻中,那些残酷的证据让我顿时惊醒。我以为我们的法治社会社会是正义的、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但我却我看到了追求正义却招致监禁与迫害的陈光诚,而在国际友人竭尽全力援救陈光诚的时候,大陆网站给予的搜索结果却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我以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正朝着人们高举着的“健康、和谐社会”的旗帜走去;但我却看到了中国人将剧毒物质——工业明胶投入到食品、药品生产之中,而关于此事件的视频却被禁播了很长时间。

也许我看到的只是公平与人权的缺失,也许只是人性与良知的缺失;而我们谁也想不到,谁会是下一个受迫害的陈光诚,亦或者你手中握着的救命药品,其实是来取走你生命的毒药。而默然忍受是中国人的本能。重新审视社会,打开了一道真实世界的大门,也留下了中国人本能的缩影。

重新认识教师,是一种惊醒。

中国人总是很本能地将教师所授尊为真理,而了解真实的“教师”,却发现这是一种令人哀痛的惊醒。从小到大,我最尊敬的是教师,因为他们是教育者,他们将真理传授给我,他们用智慧培养我,对此我深信不疑。而查阅中国传统教育的功能,我却发现只有一句话: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它与人无关,与思维无关,与生命的意义无关,只与从事社会生活有关。试想,这样的“教育”又会滋生出怎样素质的教师?

为了探究真实,我阅读了教科书,并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许多高考满分和高分作文,同时也收集了一些包括小学、中学优秀教师,还有一些大学教授的文章。在涵石老师的帮助下,带着一颗平静的心,我努力地去了解真实的教师。结果是令人惊醒的,但也是令人失望的。我曾经将教师视为圣人一般,却发现他们将篡改的历史写入教科书中,告诉学生如何活在虚伪之中;他们将堆砌的辞藻列为满分作文,告诉学生如何摆脱逻辑思维与创造力;他们无病呻吟、颠倒黑白,告诉学生如何磨灭正确的价值观。由此,我惊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教育传递给万千的后代只有“劣性”。

这段惊醒的过程是令人哀痛的,同时却也启发了新的认识。在发现传统教育是一条歧途之后,我认识到我之后体验的特殊教育的魅力。这段特殊的教育源于中国当代文集,她向社会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的核心功能概括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训练逻辑思维,启发创造力,培养管理个人与公有财产的意识。这套理念由涵石老师提出,并由老师对我进行了实践。这段经历使我跳脱出迫害了我20多年的传统教育,让我摒弃了传统教育在我身上留下的劣性,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重新认识教师,让我看清传统教育的弊端,也指引了一条正确的人生轨迹。

对比两种教育的作用,也是一种惊醒。

毕业了,站在人生的又一转折点上,此时的我才惊醒地发现,人们寄与改变人生的传统教育,只会让人陷入奴隶的深渊,丧失自己的灵魂。宗教上认为灵魂离开躯体人即死亡。而中国传统教育在让你远离真实的自己,让你摆脱你自己的灵魂。当你苦读20多年终于毕业走进社会之后,开始拿着几千元的工资,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复制自己昨天的生活,笑着成为了没有灵魂的工作机器。

四年前,我想成为一名教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一批批“杰出的考奴”,以此来维持我平庸的生活。后来我认识到这不是教育,而是毁灭后代的灵魂。因为这种传统教育的迫害,我走了很长一段黑暗的道路,而现在还有许多人在重复经历。因此,我参与了中国当代文集对教育改革的探索,它不仅让我在认识上惊醒,让我重生;它也将影响更多的人。对比两种教育的作用,它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也引导我找到人生的意义。

回首我所经历过的十余载教育,它毁人不倦,一层层褪去我的灵魂;那是一场噩梦,犹如跌落在深渊,令人充满恐惧和绝望。而如今,在中国当代文集的经历让我幡然大悟,带着对写作、对社会、对教育的重新认识,我已经找到自我与人生的航向,我已将生命融汇到中国当代文集的洪流之中,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促进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我期待,当人们噩梦过后,惊然而起,初升旭日已经照亮希望之途。

————————————————-

修改稿(4),惊醒,08-01-2014

惊醒,最为人所熟知的含义是指,因受惊动而从睡眠状态醒过来。惊醒,还有另一种情况,指当人们以往的认识因为特殊的经历而发生觉悟性的改变。而三年前,我有幸接触到一种独具魅力的教育,它让我体验了这另一种的惊醒。

当我崇奉很久的写作观念,却在一瞬间认识到它竟然错得离谱,这成为我惊醒的开端。自我开始写作以来,一直都被当代文坛的文章所诱导。它们形散,由华丽的字词堆砌而成;而我也跟着斟酌各种美丽的辞藻,模仿着写出一篇篇自己的文章。这些文章常常让我收到旁人的赞美和欣赏的笑颜,所以我也从未怀疑过这种写作方式。然而初次授课,老师便彻底终结了我之前错误的写作观点。我曾深信“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首要特点,这是教科书甚至是所有中国写作网站都给出的定义,任何人都不会去置疑。当我读着自己的文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老师给了我迎头一棒,让我顿时惊醒。他说:“结构随性的文章就如随意搭建的房屋,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形有序而神不散才是散文应具有的特点,文字简洁,语意流畅,意境深远以及充满艺术之美感,是当代散文必须具备的风格,也是在不断完善作品时不可失去的原则。”在深入讲解和分析之后,初次授课结束了。霎那间,像丢弃垃圾一般,我丢掉了所有曾经让我受到赞扬的文稿,重新提笔写作。并且根据老师所授,从精练文章以达到简洁之美,平衡结构、斟酌用词以达到和谐之美,到深化主题以达到意境之美这三方面完善自己的文章。不断地修改,然后对比自己和网络上的文章,我才惊醒地认识到网络上所谓的佳文竟是一种没有灵魂的、误导人的渣作,它们就像毒品一样,对人们的危害深不可测。

而后参与收集社会要闻,我才惊醒地发现危害人们的不仅仅是当代写作,它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与每个同龄人一样,我们都很庆幸自己生存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中,做着或许比生命还长的美梦。然而长达半年的要闻收集工作中,我搜索了国内外各大新闻网站,收集社会各个方面的新闻,其中包括:社会、人物、军事,和生活健康等方面。本着真实性和启示性两大原则,我找到了许多在传递社会的真实形态时,能引发读者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并给人带来感悟与启发的要闻。在我收集的要闻中,那些残酷的证据让我顿时惊醒。我以为我们的法治社会社会是正义的、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但我却我看到了追求正义却招致监禁与迫害的陈光诚,而在国际友人竭尽全力援救陈光诚的时候,大陆网站给予的搜索结果却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我以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正朝着人们高举着的“健康、和谐社会”的旗帜走去;但我却看到了中国人将剧毒物质——工业明胶投入到食品、药品生产之中,而关于此事件的视频却被禁播了很长时间。也许我看到的只是公平与人权的缺失,也许只是人性与良知的缺失;而我们谁也想不到,谁会是下一个受迫害的陈光诚,亦或者你手中握着的救命药品,其实是来取走你生命的毒药。而默然忍受是中国人的本能。

中国人也总是很本能地将教师所授尊为真理,而了解真实的“教师”,却发现这着实是一种令人哀痛的惊醒。从小到大,我最尊敬的是教师,因为他们是教育者,他们将真理传授给我,他们用智慧培养我。而在查阅中国传统教育的功能,我却发现只有一句话: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它与人无关,与思维无关,与生命的意义无关,只与从事社会生活有关。试想,这样的“教育”又会滋生出怎样素质的教师。为了探究真实,我阅读了教科书,并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许多高考满分和高分作文,同时也收集了一些包括小学、中学优秀教师,还有一些大学教授的文章。带着一颗平静的心,我努力地去了解真实的教师。结果是令人惊醒的,但也是令人失望的。我曾经视为圣人一般的教师,却发现他们将篡改的历史写入教科书中,告诉学生如何活在虚伪之中;他们将堆砌辞藻列为满分作文,告诉学生如何摆脱逻辑思维与创造力;他们无病呻吟、颠倒黑白,告诉学生如何磨灭正确的价值观。这段惊醒的过程同样也是令人哀痛的,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传递给我们自己万千的后代只有“劣性”。而我之后体验的独具魅力的教育源于中国当代文集,她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训练逻辑思维,启发创造力,培养管理个人与公有财产的意识。这使我跳脱出迫害了我20多年的传统教育,摒弃了传统教育在我身上留下的劣性,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对比我前后所受的两种教育和它们对我的影响,让我对教育一词的认识有了觉悟性的改变,这是改变我职业生涯的惊醒。毕业,站在人生的又一转折点上,此时的我才惊醒地发现,人们寄与改变人生的传统教育,只会让人陷入奴隶的深渊,丧失自己的灵魂。宗教上认为灵魂离开躯体人即死亡。而中国传统教育在让你远离真实的自己,让你摆脱你自己的灵魂。当你苦读20多年终于毕业走进社会之后,开始拿着几千元的工资,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复制自己昨天的生活,笑着成为了没有灵魂的工作机器。四年前,我想成为一名教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一批批“杰出的考奴”,以此来维持我平庸的生活。后来我认识到这不是教育,而是在毁灭后代的灵魂。因为这种传统教育的迫害,我曾经也走了很长一段黑暗的道路,而现在还有许多人在重复经历。因此,我找到了我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我生命的希望。

当你停止复制生命,真正参与自己的人生之后,你才能看到人生的希望。而我,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已经惊醒,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坚定了我对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坚持,让我踏上了我的希望之途。但是我的希望之途还在继续,我以手中素笔为星光,也许会成为此时阅读文章的你的希望之光。因为我已将生命融汇到中国当代文集的洪流之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召唤一个民族的觉醒,携手为中国教育改革开创一个崭新的纪元。

————————————————-

修改稿(3),07-11-2014

我的童年总是伴随着这样一句话“考上大学就一切都好了”,而苦读十几年终于走进大学之后,我却茫然卑微,看不到希望。直到突然有一天,我有幸接触到这样一种教育,他没有一味地把我推向知识的宝库,而是帮助我打开思维的大门。从那时起,我开始不断地思考和改变,在其中我收获了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坚定了一个我们共同的信念。而这智慧与信念的洪流,也支配着改变,指引我走向了一条真正的希望之途。

这条希望之途的起点始于我对写作的重新认识。起初,受网络书刊上文章的影响,我被结构随意的华丽字词堆砌而成的文章所诱导,喜于斟酌各种美丽的辞藻,模仿着写出一篇篇自己的文章。这些文章常常让我收到旁人赞美和欣赏的笑颜,所以我从未怀疑过这样写作的正误,更别说写作的意义了。然而初次授课,老师便终结了我之前的写作观点。老师首先从自然之道以及美学角度指出散文应具有“形有序而神不散”的特点,结构随性的文章就如随意搭建的房屋,支离破碎,毫无美感;然后老师提出“文字简洁,语意流畅,意境深远以及充满艺术之美感。”是当代散文必须具备的风格,也是在不断完善作品时不可失去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我从精练文章以达到简洁之美,平衡结构、斟酌用词以达到和谐之美,到深化主题以达到意境之美这三方面完善自己的文章。在不断的修改和对比中,我看到自己的提高,也意识到了当代文坛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阅读当代文坛的各种文章时,我认识到它对人们的思维有着破坏性的影响。为了证实这点,我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许多高考满分和高分作文,同时也收集了一些包括小学、中学优秀教师,还有一些大学教授的文章。我深知当代文坛的主流充斥着堆砌词汇、结构混乱、无病呻吟、思想贫乏、颠倒黑白的文章,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带着一颗平静的心,仔细阅读、分析,以辨别该文是否为渣文。结果是早有预料的,但也是令人失望的。在近百篇学生和教师的文章中,都存在以上一个或者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他们自身思维的表现,同时也影响着万千读者和学子的思维与人格。堆砌词汇、结构混乱,这是思想紊乱无序的体现;无病呻吟、思想贫乏,这是平庸的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法;颠倒黑白,更是昧着良心,以谎言影响后人的行为。如果我们的文章都是一些这样的东西,那它们便会像鸦片一般危害着中国人的写作水平、思维方式,甚至是人性。

事实上,中国人的思维早已畸形化,人性与良知渐渐淡去;而改变思维方式,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事物,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才使我真正走上了希望之途。想要了解一个真实的社会现状,我参与了文集的要闻收集。在长达半年的收集工作中,我搜索了国内外各大新闻网站,收集社会各个方面的新闻,其中包括:社会、人物、军事,和生活健康等方面。本着真实性和启示性两大原则,我找到了许多在传递社会的真实形态时,能引发读者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并给人带来感悟与启发的要闻。在这些要闻中,我看到了追求正义却招致监禁与迫害的陈光诚事件;看到了中国人将剧毒物质投入到食品、药品生产中,用这种方式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如今的人们都已将人性与良知淡出自己的视野,并且至始至终都懒于睁开自己的双眼去审视自己创造的世界;即使意识到这其中的危害,中国人特有的劣根依旧驱使他们选择放弃,只是冷眼看着这个没有希望、没有生气的世界。

但我们不能永远活在没有希望、没有生气的世界,我们要改变。记得初入大学时,我如同万千充满劣根的年轻人一样,接受着没有营养的教育,在看不到希望的岁月里,浑浑噩噩地度日;而后在涵石老师对价值观的树立、创造力的启发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我开始摆脱那些影响了我二十多年的劣根和思维缺陷。现在,我追求真理,信仰自然之道,以正确的思维方式看待并处理人和事。而我也深知,我是万千中国人中的一份子,有劣根、有思维的缺陷,但是这样的改变是一种希望、一种重生。也许我是一个民族的缩影,也或将成为另一种更大的希望。因为文集智慧的洪流,洗涤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灵魂,她将催生一个新时代的觉醒。

涵石老师以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审视能力修正了我的人生之旅。三年前,我只希望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一批批“杰出的考奴”,以此来维持我平庸的生活。但是今天我为这种想法感到羞愧,重生的我绝不能冷眼看待这劣性及思维缺陷将整个民族侵蚀殆尽。所以涵石老师,我愿拜您为师,融汇到中国当代文集的洪流之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召唤一个民族的觉醒,去开创一个崭新的纪元。

————————————————-

修改稿(2),12-18-2013, 初选三等奖

第一次电脑里传来涵石老师授课的声音,是在一个死寂的夜里,那时我茫然卑劣,尝试性地接受授课,却意外地发觉一道智慧之光照亮了黑夜。从那时起,我便决心向老师学习;而后的时间里,我在不断地思考和改变中坚定了我们一个共同信念。而这智慧与信念的洪流,也支配着改变,助我走向了一条希望之途。

这条希望之途的起点始于我对写作的重新认识。起初,受网络书刊上文章的影响,我深爱着结构随性而用华丽字词堆砌而成的文章,喜于斟酌各种美丽的辞藻,模仿着堆砌成一篇篇自己的文章。这些文章常常让我收到旁人赞美和欣赏的笑颜,所以我从未怀疑过这样写作的正误,更别说写作的意义了。然而初次授课,老师便终结了我之前在写作方面的自信和优越感。老师首先从自然之道以及美学角度指出散文应具有“形有序而神不散”的特点,结构随性的文章就如随意搭建的房屋,支离破碎,毫无美感;然后老师提出“文字简洁,语意流畅,意境深远以及充满艺术之美感。”是当代散文必须具备的风格,也是在不断完善作品时不可失去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我从精练文章以达到简洁之美,平衡结构、斟酌用词以达到和谐之美,到深化主题以达到意境之美这三方面完善自己的文章。在不断的修改和对比中,我看到自己的提高,也意识到了当代文坛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对比和阅读各种文章中,我看到了当代文坛对人们思维的影响。在中国,自五四运动之后,文人认为写作可以随心而欲,从而产生了形散而神不散的观念。自此之后,堆砌词汇、结构混乱、无病呻吟、思想贫乏、颠倒黑白的文章成为中国文坛的主流。在参与文集的工作中,通过阅读网络报刊上教师的文章,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在近百篇的教师的文章中,都存在以上一个或者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既是他们自身的倒影,同时也影响着万千学子的思维与人格。堆砌词汇、结构混乱,这是思想紊乱无序的体现;无病呻吟、思想贫乏,这是平庸的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法;颠倒黑白,更是昧着良心,以谎言影响后人的做法。如果我们的文章都是些这样的东西,那它们便像像鸦片一般危害着中国人的写作水平、思维方式和人性。

事实上,中国人的思维早已畸形化,人性与良知渐渐淡去;而改变思维方式,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事物,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使我开始真正走上希望之途。在参与文集要闻收集工作中,我看到了追求正义却招致监禁与迫害;看到了中国人将剧毒物质投入到食品、药品生产中,用这种方式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如今的人们都已将人性与良知淡出自己的视野,并且至始至终都懒于睁开自己的双眼去审视自己创造的世界;即使意识到这其中的危害,中国人特有的劣根依旧驱使他们选择放弃,只是冷眼看着这个没有希望、没有生气的世界。但我们不能永远活在没有希望、没有生气的世界,我们要改变。记得初入大学时,我如同万千充满劣根的年轻人一样,接受着没有营养的教育,在看不到希望的岁月里,浑浑噩噩地度日;而后在涵石老师对价值观的树立、创造力的启发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我开始摆脱那些影响了我二十多年的劣根和思维缺陷。现在,我追求真理,信仰自然之道,以正确的思维方式看待并处理人和事。而我也深知,我是万千中国人中的一份子,有劣根、有思维的缺陷,但是这样的改变是一种希望、一种重生。也许我是一个民族的缩影,也或将成为另一种更大的希望。因为这智慧的洪流,支配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改变,而是一个新时代的觉醒。

涵石老师,您用您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审视能力让我得到重生。三年前,我只希望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一批批“杰出的考奴”,以此来维持我平庸的生活。但是今天我开始为这种想法感到耻辱,重生的我绝不能冷眼看待这劣性及思维缺陷将整个民族侵蚀殆尽。所以涵石老师,我愿拜您为师,融入到中国当代文集这坚毅的洪流之中,去传授,去指引,去召唤一个民族的觉醒,去推动一个新时代的到临。

————————————————-

初稿,12-13-2013,初选三等奖

第一次电脑里传来涵石老师授课 的声音,是在一个死寂的黑夜里,那时我茫然,尝试性地接受授课,却意外地发觉一道智慧之光照亮了黑夜。从那时起,我便决心向您学习;而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您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激发了我对真理的追求,并且让我看到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劣根与思维缺陷。这些改变和认识终结了我长达20多年的错误思想和观念,并让 我走向了一条希望之途。

基于原则而不断完善文章是这条希望之途的起点。初次授课,您从自然之道以及美学角度指出散文应具有“形有序而神不散”的特点;其次,您首次提出“文字简 洁,语意流畅,意境深远以及充满艺术之美感。”这是当代散文必须具备的风格,也是在不断完善作品时不可失去的原则。在您指导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精练文 章以达到简洁之美,平衡结构、斟酌用词以达到和谐之美,到深化主题以达到意境之美这三方面完善自己的文章。在不断的修改和对比中,我看到自己的提高,并且 意识到了当代文坛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中国,自五四运动之后,文人认为写作可以随心而欲,从而产生了形散而神不散的观念。自从之后,结构混乱、支离破碎、内 容空洞、无病呻吟、思想贫乏的文章成为中国文坛的主流,甚至像鸦片一般危害中国人的写作水平,创造创新能力,乃至于影响了整个民族的思维模式。

事实上,中国人的思维早已畸形 化,因为中国人对真理的摒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摆脱这种习惯,改变思维,重新追求真理使我开始真正走上希望之途。在您的教导下,从写作出发,我看到了追 求正义却招致监禁与迫害;在收集要闻中,我看到了中国人将剧毒物质投入到食品、药品生产中,用这种方式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从这些事实中, 我认识到了这个危害人一生的习惯——摒弃真理。若说文若其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随心所欲、粗制滥造;若说创造艺术,中国人已经习惯了随意涂抹、毫无美感; 若说教育育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成为考试的奴隶、丧失信仰与追求。对于自然之道,对于真理,中国人习惯了背离他们。因为那些从众的人们,至始至终都懒于睁 开自己的双眼去审视自己创造的世界;即使意识到这其中的危害,中国人特有的劣根依旧驱使他们选择放弃,只是冷眼看着这个没有希望、没有生气的世界。

但我们不能永远活在没有希望、 没有生气的世界,正如曾经那个活在卑劣黑暗中的我,如今已经重生于希望之途。记得初入大学时,我如同万千充满劣根的年轻人一样,接受着没有营养的教育,在 看不到希望的岁月里,浑浑噩噩地度日;而后在涵石老师对价值观的树立、创造力的启发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我开始摆脱那些影响了我二十多年的劣根和思维 缺陷。现在,我追求真理,信仰自然之道,以正确的思维方式看待并处理人和事。这些改变亦成为我毕生的坚持,因为它将帮助我努力成为一个正确的自己,指引我 走向一个美好的世界。而我也深知,我是万千中国人中的一份子,有劣根、有思维的缺陷,但是这样的改变是一种希望、一种重生。也许我是一个民族的缩影,也或 将成为另一种更大的希望。

涵石老师,您用您独特的创新思 维和敏锐的审视能力让我得到重生。三年前,我只希望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一批批“杰出的考奴”,以此来维持我平庸的生活。但是今天 我开始为这种想法感到耻辱,重生的我绝不能冷眼看待这劣性及思维缺陷将整个民族侵蚀殆尽。所以涵石老师,我愿拜您为师,在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将从这个起 点开始,提高写作水平,加强写作技巧,完全摒弃劣根,改变思维缺陷,并把您对我的影响化作星星之火点燃整个社会的希望。

4 comments to WJ13-7-06 《惊醒》,终选二等奖

  • EH


    《当代文集 2013》 审核修改建议(3)

    1,文章可以采用采用:写作模式1

    2,可以参考或采纳《当代文集2013》 审核修改建议(语言)部分条款

    3,在完成上述后,可以润色。

  • 子姜


    《当代文集 2013》 审核修改建议(语言)

    一、标题无异议。主题陈述修改:“老师智慧与信念的洪流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我的人生旅途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二、词语修改:

    第一段中“卑劣”改为“卑微”。

    第二段“我深爱着结构随性……”句改为“我被结构随意性的华丽字词堆砌的文章所诱导……”

    第三段首句修改:“以文集的创作原则看当代文坛的写作弊端,其弊甚远”。“颠倒黑白……”句尾删除“的做法”。

    第四段首句修改:“面对中国人的冷漠和愚化教育,唯有文集提出的更新思维方式,增强理智地审视,才能使我走上希望之途”。尾句修改:“文集智慧的洪流,洗涤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灵魂,它将催生一个新时代的觉醒”。

    尾段首句修改:“涵石老师以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修正了我的人生之旅”。

  • 落青

    《当代文集 2013》 审核修改建议(结构)

    结构审核通过。

    建议:主体部分的主题句尽量用记叙的方式。议论放在尾段最适合。这样的结构会更显顺畅。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